人物简介:
陈端端,女,1956年7月23日生,文学博士、教授。现为yl23455永利10大教授、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任yl23455永利10大外文学院副院长,院党委委员、院妇女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会委员、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厦门市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等。曾获国务院侨办部级优秀教师、yl23455永利10大与福建省教学名师、厦门市劳动模范、宝钢全国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她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履行教师职责,工作认真、勇于奉献,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
上世纪八十年代,教育部选拔优秀日语系中国教师团队前往日本交流访问,在大巴驶过银座四丁目时,陈端端教授看到路边竖起大旗,挂着横幅,写的都是对中国及中国人极不友好的文字。“虽然听闻过不少华人在海外受辱事件,但第一次亲身经历时内心的愤怒和沉重,至今仍无法忘却。”陈教授面色凝重地回忆到。那次的经历也让陈教授的入党初心发生了变化:“一开始入党是追求进步,对我而言是光荣,但后来我认为是责任与奉献。”从日本回国后,陈教授明确了自己的使命与重任:做中日文化沟通的桥梁,让日本了解全面真实的中国,让中国人在日本能获得平等的尊重与认可。
依党为党持责奋进
“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在单枪匹马地战斗,成为党员之后,共产党主心骨的支撑让我感觉底气足了,‘声音’也更大了。”作为党员,她认为应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立足自身的工作岗位做出表率,陈教授将自己定位为“对外交流工作者”,而她所要做的,就是要“扬中国的威”,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国人了不起”。
从担任yl23455永利10大对日交流工作起,陈教授带领翻译团队将yl23455永利10大的建设成效、发展现状等翻译成日语,编辑成宣传册寄给了日本两百多所大学,让日本人清楚地了解位于东南沿海的、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为校训的yl23455永利10大,以及通过yl23455永利10大进一步了解中国的高等教育现状。
2013年,在我校举办的“第八届中日大学校长论坛”中,陈教授组织强有力的口译团队,以高水平的翻译获得了与会来宾们的一致肯定,大大提高了yl23455永利10大的海内外声誉。
多年来,每次目睹yl23455永利10大在中日高等教育交流场合中备受重视,陈教授都倍感自豪。每每谈到这些工作成效时,她最常挂在嘴边的是“作为一个厦大人,我骄傲,我自豪!”
“陈教授真是太让我钦佩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也要学习陈教授为党和祖国建设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意识,做一个践行者。”同学们在听完陈教授的翻译工作事迹后感慨到,“其实能力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我们自身是否有责任,有担当,是否足够努力。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无数微弱的光点也终将汇成璀璨的炬火。”
立德树人 育“有脊梁骨的中国人”
“从陈老师的课堂中,我学习到世界各地许多丰富有趣的文化习俗,同时也了解到更多独属我们中国的璀璨文化。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感到更有底气和自信了。”听完陈教授的课,同学们大多会有这样的感想。
“一个对自己祖国文化不了解或没有自信的人,可以说是没有脊梁骨,也没有符号的。”京都大学一位老师的观点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陈教授“文化自知与自信”的教育理念。为帮助同学们了解祖国文化并树立文化自信心,在介绍外国文化或外语中的某个语法特点时,陈教授常辅以相应的中国文化与中文语言习惯,进行“对比文化分析”。陈教授告诉同学们:学习外语,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你们可以通读外国名著,可以拥抱多元文化,但与此同时,也要对我们自己的文化有了解、有自信,做一个“有脊梁骨的中国人。”
“做这些不是应该的吗?”
第一次前往日本留学时,前来迎接的日本友人扛来一袋价格顶得上陈教授一个月生活费的大米。日本友人的善举在教授的心中埋下了一颗互助友善的种子。回国工作之后,教授两次资助贫困女生、汶川地震后参与大爱助孤、为台湾的日语教育捐助资金……
谈及为什么想帮助女生,教授回忆是受到了长崎大学教授一句话的启发:“国家要富,女孩一定要读书。”只有女孩有知识有能力,才能更好地教育下一代。汶川地震发生后,身为教育工作者的陈教授无法忍受看到孩子们因为学校倒塌而无法上学,毅然挺身而出;赴台交流时,台湾教师无意中提及当地日语教育受经济条件限制而难以开展,教授当即便提出提供资助。当台湾教师提出要将陈教授的名字刻在墙上纪念时,教授毫不犹豫地拒绝:“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享有教育的权利。做这些事不是应该的吗?”
“以前我一直认为‘利己’才是人类的天性,但现在,我对‘责任’与‘奉献’这两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一起参与访谈的同学和我分享她的收获,“现在,我更加坚定申请入党的决心了。”责任与奉献既不是虚张声势的说辞,亦不是故作姿态的清高,而是如陈教授一般“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爱精神的自然流露。
“从前我想入党是为了要进步,你们现在又是怎么想的呢?”临走前,陈教授问到。
“我希望竭尽所能,奉献自己的力量,担起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我想学习党的优秀文化,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获得思想的充盈。”
“这些想法都很不错。”教授微笑着点头赞许。“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我祝福你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努力完成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那些困难且重要的任务。如果要我给出什么建议,我希望你们懂得自律、懂得奋进、牢记职责,要尽力、要兑现承诺。”
文|练舒榆